11月3日下午,由共青团广西大学委员会、广西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举办的第十五期“水塔沙龙”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青年之家举行。“水塔沙龙”以东校园老水塔为标识,寓意大师勉励如高塔之水浸润学生成长,旨在引领广大青年团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同时让大学生们享受综合型研究大学的丰富资源。本期“水塔沙龙”邀请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院长邹炳锁教授,以“见微知著,走进纳米材料的方寸天地”为主题,为同学们分享他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科研经历,为青年学生的科研道路指明方向。来自各个学院的青年学子参与了本次沙龙。
水塔沙龙活动现场
砥志研思,与纳米光子相遇相知
邹炳锁教授分享道,他读研究生时正赶上国际研究纳米材料的热潮,因为意识到纳米材料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在导师的影响和带领下,邹炳锁教授开始投身纳米科技的探索和研究。
邹炳锁教授讲述走上纳米科研之路
然而从事一个新研究领域的探索历程是艰辛的。文献的匮乏让邹炳锁教授无法取得更多实质性的研究成果,一度遭遇瓶颈,直到参与了一次研究生研讨班,才系统学习了一些学科领域的相关概念。在研究探索初期,邹炳锁教授与研究小组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结合个人的研究特长进行自主探索,并定期和老师讨论研究进程,一步步地开展深入研究。虽然过程艰辛,但邹炳锁教授从未退缩放弃,在博导的指导下,他和研究小组用非凡的执著与毅力,从点滴收获积累,最终确定了针对纳米材料光学性能的研究方向,自此开启了纳米光子学的科研之路。
生动讲述,纳米材料改变未来生活
“纳米材料技术将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技术来源。”在分享中,邹炳锁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来阐述纳米材料对国家科技发展和未来生活提质的重要性。他以纳米材料石墨烯为例,为同学们解释了该材料在特定的角度下能产生超导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宏观材料所无法实现的。随后,邹炳锁教授又以材料硅的使用为例,向同学们介绍道:“现代芯片主要使用的材料是硅,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能做成光学材料,但如果将芯片大小压缩到纳米的尺度,硅材料就能依据需要,决定能否发光。”
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探索的前沿,邹炳锁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项新的发光材料研究——量子点材料。“该材料亮度高,显色纯度高,在技术和市场经济上有非常好的潜力。”他还向同学们分享了量子点和纳米材料在军事领域、生命科学、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他认为纳米材料的研究离不开量子技术的发展,而量子技术的进步也需要高水平纳米材料技术的支撑,这将是未来纳米材料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此外,邹炳锁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光子晶体技术和光学显微屏技术,分析了技术原理和应用上的优缺点。
同学们认真听讲
勤勉奋斗,勇于创新,青年当奋进自强
“目前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有两大技术,一个是能源技术,一个是信息技术。”邹炳锁教授告诉同学们,“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在国际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信息技术上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他以芯片技术的科研攻关为例,列举了华为手机在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攻克5G技术、硅芯片散热等难题的成就,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材料研发和技术研发,助力推动我国信息产业迈向世界前沿。
邹炳锁教授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科研
“我们国家从90年代起就设立了重大专项研究,资助了一批又一批学者在材料领域攻坚克难、拼搏创新。”邹炳锁教授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道,“中国学者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人才群体,支撑着我们国家在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发展,这是我们与其他任何国家竞争的底气。但需要看到的是,我们在部分学科领域仍然存在不足,要靠年轻学者们继续勤勉奋进、拼搏创新,占领更多的科技制高点。” 邹炳锁教授希望广大青年响应时代号召,树立远大理想,勤学多思,努力成长为复合型的学术人才,在薪火相传的接力中为祖国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传道授业解惑,与同学们倾心交流
在交流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抓住机会,提出自己的疑惑,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个人成长路径,邹炳锁教授都为同学们做了详细解答。他认为,成功学者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坚持用不达目的永不放弃的执著、全力以赴勇攀高峰的坚毅去聚精会神地思考、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在点滴积累中收获成功。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应如何培养科研能力的问题,邹炳锁教授认为,研究生已经经历了一个阶段的专业培养,具备了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而本科生应该更注重基础培养。他希望本科生多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以便于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他还建议本科生抓住机会多参与学术讲座,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邹炳锁教授对中国科技的进步和青年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鼓励同学们要刻苦钻研,在科研道路上锐意前行。
同学们踊跃发言
合影留念
(图文来源:“西大团学小微”微信公众号)
审核|周大淇
主编|吴达慧